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04-15

现行薪酬数据覆盖仅1/3人群 人保部推动全民调查

现行薪酬数据覆盖仅1/3人群 人保部推动全民调查 /0Sa,fBa  
~'SLQia(l  
  2009年04月15日00:45   21世纪经济报道  申剑丽 K;i9)#Eo=  
$CgC^2w?  
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 lkBG;z|+  
*AW^(c  
统计局解释平均工资数据为何高于职工所得现金 hMzT/L_b  
G:\ny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工资成为很重要一块。 - bjq;-2Kt  
F=r5pw~"\  
“为获得更加准确的薪酬数据,相关部门正酝酿建立国家级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导、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昕向本报记者透露。 emrMQ"  
.E3\pDY},  
相关部门中,首担其责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刘昕参与了人社部这一制度的讨论。 aHFT:v.  
l!a%l=H  
人社部一知情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证实,目前正着手进行职位薪酬体系的相关设计。 `Z d&v8a  
PsdX2X^%  
区别于现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国家薪酬调查制度不仅针对劳动者进行工资报酬的调查,还将针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力成本支出的调查,除工资外,各种个人奖励奖金、股权期权激励都有望包含在内。 eFY v/r  
7):Vp_ ]  
现行制度仅反映1/3人群收入水平 [@]j*u  
5rrTtzo  
建立国家薪酬制度的决定来自于这样一组数据。 K&]/0mw"  
X]t-!6+~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王霞介绍,现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劳动报酬数据仅覆盖约1.1亿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乡镇企业工作的1.5亿人,在私营单位工作的7000万人5000千万个体工商户,工资分配情况基本上属于空白。 w -vX lI  
'7sK#bL  
当前的薪酬调查范围较窄,常规工资统计数据仅反映了就业人口中近1/3的劳动者的报酬水平,缺乏覆盖全社会各类用人主体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平均工资,由此各地公布的一些平均工资数据,遭受“质疑”。 gI?9bz B&  
&R(qCRN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2009年4月,由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等单位发布的“2008年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榜单时,“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的关注度超过了GDP、CPI,名列榜首。 .96>iDi$ S  
?l tV)8  
模糊的数据,对于国家正在推进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说,需要跨越。 &*[g"(y  
:f=u~wZJ  
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下半年,人社部开始考虑着手“研究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在部分地区开展薪酬调查试点”。 oNWNf=t>  
EI_<YUi  
刘昕表示,现行薪酬统计制度,的确有待改进之处,调查的面及准确性都有待提高。 10uf4u=yq  
SjD.pMw.  
目前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地区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人工成本调查制度发布相关薪酬数据。 <,Z>8{ RUz  
<Sz Fd%  
同时,现行数据主要根据用人单位用工总量和支付劳动报酬总量,计算用人单位平均工资,缺乏对个人报酬数据的差别比较,因而无法提供分职位、分年限、分学历等个人层面工资描述。 8mMG,DW$  
7!W-$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都推出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制度,但这些人工成本数据还存在很大程度推算的成分,指标缺乏统一口径,数据之间也没有连续性和可比性,“不论是行政管理类的职位,还是教育类的文员,各自多少收入,并不确切”。刘昕说。 J!fWQc>W  
eBxB\B 5-  
本报记者从人社部获悉,推进薪酬调查制度的另一个相关因素在于,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来公务员工资要和企业挂钩,掌握相对科学全面的薪酬数据相当重要。 c>U MW80m  
cl?_-p)  
“就国外而言,基于同样的岗位评价,一般是在同样分数的企业岗位和政府岗位进行比照,从而让政府岗位也取得一个市场化的工资水平。”刘昕表示。 63'%D<^  
1;E5s   
2008年机构改革后合并在一起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既有宏观调控工资的职能,也肩负公务员管理的重要职责,使得国家级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 'Tvk/cDD  
5 5 Zv?N9  
首次启动国家级薪酬调查 TB/*%DQSK  
3a(#+]T  
区别于民间或行业薪酬调查,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将由国家主管部门,如劳动工会、统计部门协作展开。 #zlTGg<Zk  
JuHw82Ms  
虽然正式制度尚未成文,但大致轮廓已经初定。 CKC'hM%|RS  
z-  |7+  
刘昕说,就调查内容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所了解的数据,会比现行工资调查制度广得多,“并不局限于基本薪酬(工资),还将包括奖金、福利、长期激励等信息,甚至还需要搜集关于休假等其他各种福利信息”。 KgBZqGz7Z  
X 3u4=|!  
常年研究各国薪酬调查制度的刘昕表示,一个完整的薪酬调查制度,调查内容既要有固定薪酬,也要有浮动薪酬;各种年度奖金、利润收益分享、一次性加薪等各种现金奖励支付;股票期权等长期计划;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都应该包含在内。 ;i !=T`x  
y7<pqCC  
除这些直接、间接薪酬信息之外,薪酬政策及实施情况,诸如企业加班轮班政策、试用期长短、刚毕业学生的起薪、薪酬水平地区差异、员工异地调配薪酬以及兼职员工薪酬管理等也在考虑之列。 0|5ZH !  
{5N2e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王霞表示,国家薪酬调查制度,不仅针对劳动者进行工资报酬的调查,还要针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力成本支出的调查,即调查重点要从现在的“工资”扩展到包括工资在内的“人工成本”。 #9c]1NxX9d  
:[;4,}  
就其调查范围看,在现行政府统计制度调查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基础上,还要将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纳入常规调查。 eO/^w%,J<  
P\h_Z7xg  
在调查内容上,除劳动者个人工资报酬数据外,还将探索获取各类用人单位总体的人工成本支出情况。 5QXyrJ 1kN  
Tl(<WyOy4  
就调查方式看,王霞和刘昕都表示,最好形成年度统计和发布制度,“有的项目最终要能够实现以月度或季度调查开展,相应的信息发布周期也要缩短。”王霞指出。 ]w^|Y1I6P  
=;+]s;-H  
这个庞大的制度,大致要四五年后能够正式启动。 jrv]-Y8,  
'?qgar`b'Y  
刘昕解释说,启动调查并不难,关键是在前期做好详尽的调查指标方案体系设计,“首要的是劳动部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合作,对现有大大小小单位进行职位梳理”。 2P0OBrFP/  
T=P20L{LZe  
本报记者获悉,由于目前现有职位职责界定及工种分类,不甚明晰,这将是方案启动的一大难点和关键,这与后续数据是否准确科学、可比,直接相关。 QZh[ p=  
7p|"$  
“职位梳理和分析需要两三年时间,其后再进行具体薪酬调研方案的设计;最后才是启动调查统计。”这是目前这一制度的初定过程。 \mt!dsYJ^a  
T]5 D tH  
! n{ (]  
u.MlA#vQF  
0I]^$z"e  
制度衍生品 &"CLj;  
LbG/bQ{jl  
来自人社部人士的见解是,国家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一旦建立,后续的工资指导线、失业率统计等,都有可能依托这个数据来发布,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将有更坚实的数据作为支撑。 t]KMyfi7  
{hN.AaA@A  
对员工个人而言,对工作的地区、岗位、行业等选择以及对薪酬待遇的要求也会更趋于理性,甚至个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时,也将更有方向。 1bLa kS  
Am5] 5  
“届时如果知道一个中型企业HR指导价位多少;比他规模大或小的单位,相应HR收入水平就可以提前确定”。人社部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一旦该制度建立完成后,在更准确把握薪酬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掌握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程度如何;总体偏向于哪些行业和职位,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 7bDXYHpg  
#qpR]  
但目前现实来看,国家薪酬调查与发布制度的建立,短期内仍须依赖现行的各种工资调查制度。 ~g0?U)IDn  
$nY(SigM  
“应该是各有侧重,比如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按季度、年度定期实施,有其常规性、汇总的便利性;国家薪酬制度则更多反映劳动者报酬结构和差别,和企业使用劳动力的全成本支出,二者互为补充。”王霞表示。 McuH~"I)  
y W VD,H4c  
一些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等机构开展的薪酬调查,也将作为国家薪酬调查的有益补充。 //| :h(w  
J^.c07M.,  
一些制度将进行整合,王介绍,国家薪酬制度一旦建立,一些地区已开展的劳动力市场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或将逐步融合到国家薪酬调查中来。 8MdFE)h  
;!GyE#:m  
但是也有疑问接踵而来。薪酬体制和实际水平,是市场竞争中的一大商业秘密。国家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如何在保护这些基础私人数据上做到合理合法使用,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j,=d  
[/td][/tr][/table]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 |  浏览(6492) |  收藏
一共有 1 条评论
zy6983 2009-04-15 08:53 Says:
国家薪酬制度则更多反映劳动者报酬结构和差别,和企业使用劳动力的全成本支出,二者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