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在中国目前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为1‰,食盐在人们消费中所占比例更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这种忽略,导致一个“默默无闻”的超级垄断行业的诞生。政企不分的中国盐业公司对盐产业的垄断,对制盐、用盐企业甚至于每天都要吃盐的老百姓的盘剥,致使私盐泛滥,正规盐业企业难以为继。 9L#`0(y
["ImjcOI$
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其实在一年前就已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等媒体都曾对中国盐业政企不分的种种弊端和黑幕做过深度报道。时至今日,情况没有改观,甚至更为恶劣。 @x#i1f
O
:pX@g
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刊载文章说,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规范、成熟的同时,现行的盐业管理体制却成了政企不分的最后堡垒。 x%*vUu)
$z gJ<L
文章说,长期以来,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中国盐业总公司虽为企业,但却行使着诸多政府职能。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两碱工业用盐之外其它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政执法者和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
N9>#Ov
UPWtqu#+
黑行规:公开索取回扣 .8htYdR
=W~@ VlX
由中盐总公司实际掌控的食盐专营等8项管理职能中,食盐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决定着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命脉。 E}I$myq,
%/lJa*no/
长期的垄断经营,在盐行业内部形成了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黑行规”。 i4|jfD
e]7
s
-7*@o
在食盐计划执行过程中,除负责计划的个人向生产企业索要回扣、红包外,各地盐业公司也都公开向生产企业索取高额回扣。湖北、江西、重庆等地的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反映,每年食盐生产计划下达后,各生产企业就要忙于和销区的盐业公司谈以哪种方式给回扣及回扣的额度,只有谈妥回扣才能保证计划的执行。而且盐业公司对回扣不开发票,只开收据。 +e;bZZNO
z?^0zgA^
索拿卡要:770万欠款10年不还 8$!SleB;
Rg1S"
各地盐业公司索取回扣时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巧立各种不同名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Y^Bb~7 J
m$
AA=D
b
一、运费补贴。国家规定盐价应以各厂家离站价(离岸价)结算,而目前成了按到站价(到岸价)结算,运费由企业承担。 xs9s!S1
TNl1V5 %
二、仓储补贴。盐业公司以调盐后储藏困难且增加了贮藏成本为借口,要生产企业给予补贴建仓库和库房所用。 iFQyiW'F
^6}<kI#)
三、回笼货款奖励。据了解,这种回扣方式是仓储补贴、运费补贴的辅助形式,是盐业公司向生产企业索取的“奖励”。即使货款给得不及时,回笼货款奖励也要照付。不少省市盐业公司有拖欠生产企业盐款之习,有一家生产企业的770多万元盐款被一家盐业公司从1994年拖欠至今。 a2.^fRXQL
}xFowZ&
四、调销奖和超调奖励。生产企业如得到了额外的计划,还要付出“调销奖”和“超调奖励”之类的回扣。此外,还有以破包费、食盐指标换实业等名目的索拿卡要手段。 & |